杨剑飞:文博文创产业的过去、现状与未来-文娱法治论坛第九期实录
中传-周泰文娱法制论坛第九期以“坚定文化自信 护航文创产业”为主题,共同探讨如何分析文博文创产业的消费特征与发展趋势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可以在哪些层面为产业的发展保驾护航。邀请了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文化法治研究中心副主任程科、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文化产业管理系主任杨剑飞、文化学者/博物馆策展人王抒、合和之道(北京)文化产业有限责任公司创始人王鹏及北京周泰律师事务所高级律师古灯晖。
本文为主讲人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文化产业管理系主任杨剑飞老师在现场做了主题为“文博文创产业的消费特征与创新发展”的发言,整理刊发以飨读者。
全文共: 9828字 预计阅读时间: 25分钟
程科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
文化法治研究中心副主任
大家好,欢迎来到由中国传媒大学文化法治中心和周泰律师事务所联合主办的文娱法治论坛第九期的现场。本期主题是“坚定文化自信,护航文创产业”。我是本场的主持人,来自中传法律系的程科。
近年来我国文博、文创产业发展迅速,有一大批文博IP纷纷“出圈”,而在整个文博文创产业发展过程中,各地也紧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积极引导博物馆、美术馆等文化单位积极地探索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之路。在整个文博文创发展过程中如何来研判产业的消费趋势与发展特征?如何来平衡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法律在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如何起到护航的作用,我相信这些都是大家非常关注的问题。
非常有幸今天的论坛我们邀请到了文化学者、法律专业人士以及策展人、青年设计师一起来探讨文博、文创行业的发展之道。首先,请允许我介绍一下参加本场活动的几位嘉宾,他们是来自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的杨剑飞老师;著名的文化学者、策展人王抒老师;北京合和之道公司创始人,也是青年设计师王鹏老师,以及来自北京周泰律师事务所高级律师古灯晖老师。
今天的论坛共分为两个环节,首先是主旨演讲环节,我们将有请杨剑飞老师为我们带来“文博文创产业的消费特征与发展趋势”的演讲,有请!
杨剑飞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
文化产业管理系主任
今天非常有幸到跟大家一起相聚,分享我们的研究成果。今天分享的主题是“文博文创产业的消费特征与创新发展”。
大家也了解到最近几年来文博文创领域,尤其是在文物保护、开发、利用这个框架底下文博文创单位做了很多努力,特别是从2016年开始文博文创单位作出了很多努力与探索,这5-6年以来大家也看到了很多新的文创产品,出现了一些好的趋向,当然也发生了一些还需要我们进一步去努力与探讨的问题。
今天我想以这样的题目来跟大家交流主要是两个方向:第一,它的消费特征。什么人在消费文博产品?第二,面对这些问题下一步如何去解决 ,从而更好地促进文博文创的发展。
首先还是提到我国对于文物认识的变化,在以前我们对于文物更多是一种很崇高、很神圣,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认识,随着文博文创的开始,尤其是我国从战略层面上提出“要让文物活起来”,之后我们看到文化文物单位的文创开发进入了非常好的态势。
2021年底习总书记提到这样一个要求,明确说“我们要加强文化的保护利用与开发,同时也要做好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在保护利用上,不仅要保护而且还要利用,同时在利用过程中要提高文化研究阐释与展示传播水平,这样才能让文物真正活起来。
我想从四个角度跟大家做一个分享:首先,文博文创产业的兴起;第二,谁在消费文博文创产品;第三,当前存在哪些问题;第四,文博文创产业发展过程中如何破题,或者是通过哪些方式进行新一轮或者新一步的探索。
对于文化文物单位来说,我国文创开发相对晚一些,在国外比较早,所以我们提到文化文物单位,讲到他的可持续发展的时候,尤其是在市场经济下来看文化文物单位发展的时候通常大家会笑称一句话,提到“捧着金饭碗”,但实际上文物文化单位这么多年文创开发并未做得特别好,所以我们提到“增强自我发展能力”。这种自我发展就是让我们传统的馆藏文物能够发挥出新的时代效应与产生新的时代价值。当然这里的时代价值有经济的、有文化的、有社会的,当然可能还有其他方面,比如说教育的等等。
国外在上世纪80年代兴起了“新博物馆学运动”,引发了博物馆改革。这种变革我们看起来非常具有以人为本的色彩,这也是我们社会主义共和国里面提到的文物开发,包括社会各个方面建设里面都在讲的“以人民为中心”的这么一个概念。
它在改革过程中讲到“不再只把文物当中心”,不把文物当成唯一的中心,而是说开始塑造一个以人为中心的展览环境,所以我们看到今天很多的博物馆不管是国有的还是非国有的,大家在做文物展陈空间的时候可能都会特别注意到人的舒适感、光线、色彩各个方面的内容,而不仅仅只关注馆里面保存文物的温度、湿度等其他环境问题了。
在此大背景下开始创新出艺术衍生品的开发理念,当然我们在做文博文创产品的时候可能大家的叫法比较多,有些说艺术授权,有些说文创衍生品,有些会说是我们文创的文旅产品等等。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国外的博物馆在文创产品创意、研发、产业链打造等等方面都形成了非常好的产业链条,同时也形成比较好的经济效益。
这里有一组数据大家可以看一下,从2000年底的时候英国国家博物馆和美术馆就实现了免费开放,当然这种免费开放是因为他们有底气来进行免费开放,他们的政府资金只占到其中总收入的30%,剩下的70%由各种特展、巡展、文创、捐赠等各方面组成。大英博物馆艺术衍生品年营业收入已经高达2亿美元。
根据美国博物馆零售协会统计,他观众人均购买该馆商品的金额为3美元,3美元好像挺少的,但是如果乘上观展人次的话它也是一个非常大的数据。我记得2017年、2018年北京市做公园文创的时候其实就提到一个数据,希望我们的入园参观人数与将来消费能够达到人均购买商品金额为1元人民币,只要你进去花1元,那个比值算下来也是非常可观的。我们在2019年、2020年的时候跟踪过公园文创的内容,当然现在说应该已经实现了。
从整个发展上来看,我们再回到开启文博文创政策的起点上,可能最早的就在2015年3月20日实施的《博物馆条例》中,明确提到可以鼓励博物馆做文创产业的发展。当时的条文中其实有两层意思:第一,你不能拿文物本体作为标的去进行发展,但是你可以挖掘它的内涵、文化意蕴、故事等等来做文创发展。第二,《博物馆条例》使得文化文博单位的文化经营性活动第一次在国有体制内获得了“名分”。
2016年、2017年国家和地方政府都在频繁出台各种各样关于文物开发的政策。比如说2016年连续发布了《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文创开发的若干意见》,以及《促进文物合理利用的若干意见》。2016年北京市也将文化文物单位的文创开发作为重点领域来突破。所以应该说在2016年底的时候整个行业处于一种比较火热的状态,大家都抱着这种跃跃欲试的感觉,尘封已久、沉睡已久的文物怎样来焕发它的新时代文化与经济的活力,其实大家都在憋着一股劲在做文创开发。
再看国外数据,我们一直在做文创的政策引导和政策的支持,在国外的时候他们把博物馆纪念品看成吸引参加博物馆第二个重要的原因,仅次于“个人享受”。美国博物馆零售协会给的统计约15%的博物馆参观者会购买文创产品,平均消费为7美元。
国内2020年度全国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超过12.4万种,实际收入超过11亿元。这个数值与国际上比较发达的博物馆或者是相关国家来比并不是太大的数据,从我们自己的轨道上跟前五年、前三年来比的时候其实已经有了非常大的拓展。尤其是现在对于博物馆而言不仅仅是做展陈、做研究,现在很多地方也出现了做教育、做研学、做营销推广等内容。
疫情之前有一个中国文化消费的指数报告,上面提到文化消费实际消费额离理论潜在规模相差3万亿,这是很大的空缺点和空白点,文博文创作为文化消费中非常重要的板块如何去把这个数值给提升起来?在实际研究过程中包括实践中也能看到我们文博文创单位在文化供给端,在文创产品研发方面、推广方面还是有很多问题的,虽然有这些问题,但实际上再来从消费端看的时候文博文创其实是非常火热的一个区域、非常有生命力,所以这也是我国一直在推动文博文创开发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老百姓对于传统文物可能没有那么多的关注点或者说他的文化消费认知没那么高。但是以文创产品走向社会,见人见物见生活,走进群体老百姓家里面时候大家会发现原来我认识的文物是这样子的,并不是那么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并不是那么严肃的一些东西。
所以,我们在今年新的博物馆定义上,不管从国际上也好还是国家也好,它这里面呈现了很多变化,比如说这里提到博物馆促进多样性与持续性。关于可持续性,个人认为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词。在联合国在提“可持续性发展”,如何可持续性?博物馆的发展过程中守着金饭碗,让你的金饭碗如何能转化出更多的能促进你自身的可持续发展的内容,那可能就是我们文创会是其中很重要的板块。
当然里面也提到“为教育、欣赏、深思和知识共享提供多种体验”。我们曾经讲到的体验主要是在博物馆展馆里面,这里面的多种体验其实就可以说走出展馆,走向外面更大的天地,所以我们的博物馆已经不仅仅是仅仅一栋楼,也不仅仅是线上与线下真实虚拟的空间,它更多地可以融入到其他地方去。之前我们提到博物馆+、文创+,其实从我的角度来看应该是“+博物馆+文创”万物皆可加,加的过程中看你怎样以文博的形式展现出来。
在日常消费中对文博产品有这么几个类型:第一,仿复制品,或者一般我们讲复制品或者仿制品这样一个内容。比如说最近比较火的才浅,他自己斥资20万购买黄金500克,用15天捶打出来这样一个三星堆的黄金面具。这个当时很多不管是法律人士,还是文化人士,还是其他的都对这个非常感兴趣。同时他来仿制、他来复制这背后有没有法律问题,不知道合不合法、合不合规,或者这样一个内容我们怎样来看待它。
从文化的角度来说,个人认为他是很好的文化匠人,他的手工艺、他的文化担当,他敢于去把这件东西做出来,对于法律界的或者其他方面可能就会有问题。
第二,素材再造型产品。这种其实是我们现在遇到的比较多的,来截取到或者挖掘文物上面丰富的色彩、纹路,包括它背后很多故事等等来做这样的文创产品。比如说恭王店的“福”文化系列产品,就一个“福”字可以衍生出各种各样的杯子、杯垫、手机壳、小背包等等这样一个内容。
第三,二次元产品比较多,比如说四川广元在做文创产品的时候提到一代女皇武则天,就是曌动广元,采用虚拟世界的卡通、动漫等等这样一个核心产品里面人物形象为基础来研发出来文创产品。当然这个还做得是比较好玩,还有一些做出比较霸气的则天女皇对酒高歌还有其他的一些造型,这个就是举个例子。
第四,虚拟现实结合类的产品,这样的产品目前虽然不是很多,但是一出来都会吸引大家的眼球,比如说故宫的《清明上河图3.0》等等这样通过AR、VR的各种技术让它产生出来一种新的体验感。包括我们以前在杭州调研的时候新安江建设过程中淹没了很多古村落,现在这些古村落在开发的时候并不是简单地把这些文物都捞出来、古建筑都捞出来,而是打造这种文旅沉浸式空间。我们在陆地上佩戴上VR的装备,直接可以进入到这种水下的沉浸式体验空间里面,可以营造特别好,看排放、看牌楼等等都是这样一些内容。
第五,视听类产品,这个也是最近几年大家关注比较多的,其实这类产品已经使文博文创产生了新的变化。前面几种是有形的,到这里已经变成无形的了,有形的文创产品你能看得出来它来自文创、文博的哪个板块或者哪个层次,而这些无形的产品把文物的价值、文物的故事重新演绎出来在这里面体现。我们看电视、看网剧、看各种各样的文化视听产品的时候可能大家都会重新去认识它。“甲骨文因为刻骨所以铭心”,这是我们讲的这个刻骨。还有“爱笑的我运气不会差”,跟贾玲的小品结合在一起了爱笑的女生运气都不会差,包括“兵马俑放低自己”,其实都跟我们现实生活结合得非常紧密。
后面几个《我在故宫修文物》、《国家宝藏》等等这些大家都是非常了解的最近几年的文创产品了。
这些产品都是我们在日常消费过程中大家非常关注和比较喜欢的一类产品了,在整个消费这些人群里面是怎样的特点?这里有一个调研,其实这个数据是有两轮,第一轮是我们在线下做的,也是北京市在做公园文创的调研。后来疫情期间我们在做中英博物馆对比研究的时候又做了一个小范围的调研,发现虽然中间隔了两年的时间,但是在消费的总趋势、总特征上依然保持基本的吻合。
首先,从年龄上我们看到26-40岁的这部分群体对于文博文创消费意愿与消费水平相对来说是居于中间的位置,但是他的文化消费指数非常高,他看到了他就敢买。18-25岁这批孩子消费意愿与消费水平都很高,所以对于他们这群我们在做文创产品的时候其实会有非常重要的判断是18-25岁其实就是刚刚上大学和研究生没毕业或快毕业的人群,没有经济收入,但是对于文创的忠实度最高,就是敢买,这也是我们我在文创过程中要盯着的,我们说做文创的时候看看那群人关注的是什么样的。
90后到00后这个新群体目前在这种虚拟的数字化文博产品应用过程中对于文化消费的需求也是非常旺盛,所以他们可能是未来我们做文化消费的一个主力军。基于这样的文创产品形态的转化和年轻的消费群体的变化,我们看到当前文博文创产品的特点,创意化、年轻化和科技化。
当然,创意化这个不管是在什么年代都有这样的内容的,年轻化可能这是一个趋势,但是并不排斥说很多年纪大的一些人群还是喜欢文创的东西。当然从真正花钱购买的渠道上来看可能还是年轻人愿意来消费。
对于文创类的展览这类消费的话可能66岁以上的居民消费和他们对于这种满意度会更高一些,当然这可能就涉及到退休之后时间和相应其他方面的约束会少一点,所以在做这样文化消费的时候不太会受到人群或者是排队时间方面的影响。
从学历上也可以看多从本科生到研究生这个层面上整体文博文创消费明显高于其他学历的,所以这又回到我们现在对于文创研发上,还是关注本科研究生这样一个青少年群体,他们的文博文创消费还是比较集中。
这里提到两个70%。在疫情前我们做线下和疫情中做线上调研的时候,这两个70%、70%的数据又得到了印证。文创购买中70%是女性,这70%女性中又有70%是80后和90后女性。所以后来讲以北京为特点这种文博文创产品是否都在以女性的需求为导向在做这样一个开发。
后来我们在做这个课题研究的时候大家开玩笑的时候说,故宫文博很多东西都是以皇家园林为基础的,尤其是在北京,那后宫里面大部分都是女的,所以做的东西也都是来自于女性、用之于女性。另外一个方面,可能讲我们在消费中女性可能更加喜欢这种比较萌、比较好玩的产品。
所以大家再来看,最近这几年讲故宫也好、颐和园也好,从整个北京文创开发来看大部分女性用品居多,比如说联名的口红,比如说吊坠,文创因素一点都不少。比如说我们这边的吊坠来自于故宫宁寿宫花园的碧螺亭亭子的造型,加上这个拼装成一个扇形的内容,那个应该是植物园的文创了。
这样的文创产品在市场上售卖的时候,大家可能会觉得有些爆款卖1000多、2000多,甚至更贵的都有,但是实际上对于我们大部分消费群体来说100元以下是大家最喜欢的,百元以下占到60%,100-200之间是20%以上,越高的销售率相对就比较低了,这里可能在我们北京还有很多文创产品,其实从文化的意蕴和本身的开发难度来说是非常高,一看就是真正对文创和文博做了研究的,但是实际上卖的时候并不是特别好,这是我们对于它的消费目前的基本判断。
在整个调研与研究过程中我们也看到目前文博文创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比如说从北京文化文物单位来看,市属公园中各个公园有文创商家31家,2018年累计开发文创产品5000个,总金额超过了4000万。但是我们现在再去跟他们交流文创可持续发展的时候,这些问题大家都在探索、都有了,但是好像还是需要一定的拓展。
第一,我们提到文创开发与经营受到体制与机制的约束,当然这里面内容就比较多了,比如说它的职能定位、岗位设置、财务管理、工资分配等等这样一些内容。最简单的一个是我们博物馆里面长期以来都是在做文博的展示、研究包括其他方面的辅助工作,唯独缺的就是专门做市场这块,做文创转化这块。当然这与我们本身定位有关,很多文博馆是国家公益一类,它是一个公益性的组织。有些是定的二类,二类里面对于商业开发这块依然是它的薄弱。
所以,我们来做文创的时候文创开发与经营体制这块是非常重要要去突破的点。这里面我们一直在给大家提文博单位做文创不是因为要挣钱而去开文创,而是在新形势下文创这种产品形式是我们更好地推广文物、挖掘文物背后的文化,来推进文物文化更好传播传承的这样一个观点。
所以我记得在2016年、2017年、2018年的时候在做这样一个研究的时候很多文博馆就在说思考这个问题还是想想怎么能从政府那拿到更多的(资金),修修这个墙、修那个什么东西,还在这个层面上。对于真正文物开发上大家那个时候概念不是特别清楚,精力也不是特别集中。
最近几年来这么多政策陆续出来带来很好的效果是大家陆续认知到了做文博文创不是为了挣钱,而是为了让文物以更加亲民的形式走进千家万户。
第二,对文化内涵不够,大家应该都是有过文博文创购买经历的,大家可以对照着来去看一看。比如说“跟风”现象。有一个地方做了特色的雪糕,漫天遍地的大家都在做雪糕。对于自家文化资源认知不深这块比如说在做很多文创产品触及到了皮毛,但是对它内涵的一些真正中华文化传统的一些认知出现了误读,甚至是误导消费者。
文化理解过于狭隘,比如说文物开发、文物文创载体形式不仅仅是设计一个什么东西,或者是展示一个东西,它完全是从有形可以转向无形,有更多内容呈现。
第三,在文化元素提炼与设计方面,比如说它的设计流于表象,看到一个花它就做出来就是一个花,看到一个雪糕就做出来一个雪糕的造型,所以这块相对来说是比较弱。我们的设计研究、开发、品牌活动等等,现在说他们缺乏、不强好像有点稍微冤枉,的确这么多年大家都在做探索,但是要从实际效果和国内外这种对比来看的确我们还是有很多的空间。
第四,数字化开发能力还是有待进一步提升,这个其实都不用多说,大家感兴趣的话现在百度上或者是在手机上可以直接搜云游博物馆或者是云游什么去看看,看完之后你就会发现我们所提倡的线上观展和实际上各个馆推出来的东西是不是那样一回事。我们研究这个场域理论,你在线下博物馆的场域是怎样的内容,你到线上之后如何来体现它的在地性、戏剧性、合法性等等,那它都是不一样的,所以它并不是说我在线上开一个空间就有虚拟空间了。
第五,营销推广能力不足。举个简单例子,大家去逛各种旅游品店的时候那些店员是如何来对待游客的,到我们的博物馆去它的文创空间里面你再看它的员工是如何来对待参观者的,就这一条就很明显我们的主体营销意识非常不足,当然还有其他的营销策划、营销渠道等等,目前都还是处于一个相对来说比较弱的状态,当然不是说所有,有些单位也是在做得相对来说比该好了。
第六,版权。举个例子,授权费用标准不统一,这个差异就非常大。比如说在做很多文创产品的时候,如果你拿多的文物元素去做的是日用品,可能它的授权费用是在3%-5%之间,如果你拿这个元素去做贵金属,比如说做项链或者其他首饰的时候它的授权费用要到6%或8%。
在这个3%-5%、6%-8%之间是否还有其他更加准确或者更加符合这个行业趋势的,这个费用标准这块到底是什么状态,包括未来是否要统一、谁来统一、如何统一,个人认为都是问题。
在调研过程中有专家或者业界领导提到授权费用为什么要统一,既然做文创就是要走市场,走市场喜欢的人愿意付高价,不喜欢的人给他低价他也不买,这块有必要统一吗?这也是我们要去考虑的。
少对无形资产科学的定价机制,其实它和三是类似的,我们如何来看待文物的这样一些价值。在国家总账上各个馆代替国家来掌管这样一个文物资源,可能账面上就是1元,但是在真正开发利用的时候可能就不是1元那么简单了。
第七,人员结构的问题。这个可能各个馆都有,目前在整个文创开发过程中应该大家也都在逐渐地解决这样一些问题。
第八,量产与成本。这其实也是文博文创开发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表现,要是开发多了卖不掉怎么办?很多都是这种国有资金在扶持,如果开发的少它的单价又非常高,所以这样的问题其实是整个文创产品都面临的问题,就讲它的不确定性,同样的一个文创产品它这种不确定性还是非常大的。我昨天跟同学们在交流的时候就说有些大咖穿上名牌服装往那一站就能代表中国的文化元素,如果你换一个不知名的老太太穿着它去,大家可能觉得怎么这么花哨,可能会有其他的一些想法。
我们现在在做这部分控制的时候,很多文创店里面会派两个人在那个地方来观察,观察的就是驻足率。比如说设计一个小的文创产品放在店里面来观察,有多少人到这个跟前来看它,买不买再说,看它或者是问它的价格、问它的相关情况,当它的驻足率比较高了大家可能会判断市场上对它的关注度还是有的。所以 我们现在也是把制造业里面中试的概念引入到文创开发里面,先去1-2个样品到一个热门的人流比较多的文创店里试试看,看有多少人关注它。
这是我们在调研过程中发现的几个重点问题,可能也没有全部覆盖到,但从我个人角度来说我认为这是比较重要的内容。
最后一个板块提到文博文创,基于这些问题我们来创新发展可能有哪些可供探讨的或者说进一步去思考的内容。
2021年的时候国家博物馆已经有这么多了,受疫情影响也搞了这么多活动,这些数据也说明我们在文博文创应用这块老百姓还是非常有需求的,不然这么多东西拿出来谁在看?只是看的过程中到底有没有人花钱原以为文创来买单,所以这里面提到四个“有”,有用、有料、有颜、有趣。这里面其实就包含了我们对文物文创开发的时候如何来接地气,一直在提生活美学,也就是说不管你的文物是几千年前也好,挖自于底系多少米深也好,重点你的文物价值和你的文化价值要传播的时候还是要跟老百姓日常生活对接起来。
所以我们提到第一个,政策要有很好的对接性。所以大家在来对比的时候,比如说2021年出的政策、2016年出的政策逐条去对比,其实这些问题大家就可以来发现了,最核心的一个就是做文创就要专门的团队,增加文创开发的职能,在这个过程中还要落实到具体的人,这里面跟企业合作也好,授权给第三家单位也好,或者是你们自己设立内部的一些机构也好等等都有的。
所以,你看在广东省的时候他们很早就出台了,绩效工作提高20%来统筹激励开发人员。目前很多博物馆里面目前还没有这样一些相应的机制与体制,当然这只是一个方面,还有其他的可能各个地方都不太一样。
第二,我们在挖掘文物背后故事的时候,除了研究文物本体之外,跟它相关的很多内容都可以拓展出来,而且在拓展过程中也就是刚刚提到的不要总说文物+什么,你去放眼大千世界什么可以加文物,这样加出来之后其实你的内容会非常多。
像《如果国宝会说话》、《汉代穿越指南》,其实这些都是把有形的文物进行了无形化的表述,在这里面看不到文物的实际东西,但是它从整个视频也好、电视也好它把文物背后的前世今生都很好的展示,都是以当前大家比较关注的形式来进行的这样一个文创开发。
第三,虚实结合的文创开发内容,比如说我们提到文创要素的集成和产品的转化等等这部分,这可能更多体现在文创产品自身的视觉设计上。比如说这两个,这两个案例我经常在用,但是非常可惜的是它不是来自于大陆,都是来自于台湾。
第一个,它通过乾隆玉玺里面的一个造型做成这个我是乾隆小茶器,上面是以皇冠帽子来代替了小茶盖,下面是衣领的形式代替了茶壶的茶嘴,然后结合起来是一个人物的造型,最底下有乾隆玉玺的印章,这是它整个造型。
第四,丰富产品形态来推动跨界合作,其实重点在于跨界,横向的、纵向的,尤其是跨部门、跨所有制、跨行业的开发。比如说国家博物馆跟百胜肯德基的合作,在全国各地做这样一个展览,这是一个很好的尝试。
第五,科技对于文创的提升,我们讲AR/VR对于这些内容的展示。
第六,文博IP的确权评定与授权,这块陆续都在做,在每个文创开发的时候都会提到这样一个东西。在我们印象中这几年申报课题的时候都有老师有类似这样的题目出来,但是可能还需要很多工作还需要做,到底如何来实现。
第七,现在在数字化资源免费可商用CC0大框架内如何实现这块数字化开发,包括后面提到区块链、数字版权与数字藏品等等这些,现在都是很多问题。前一阵子深圳文交所明确发了一个公告,提到数字藏品这块不是人家的重点业务所在。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声明?其实数字藏品这块目前问题也很多。
第八,线上线下销售。我们在做研究的时候提出为什么不能跟国外知名文化文博单位一起来合作,联合售卖,在我们网站上、平台上可以卖大英博物馆的,大英博物馆的能否也卖我们的等等这样一些内容。
目前从数据上来看博物馆文创店网店销售还是比较大的,这里有一些数据。包括我们在做很多影视网络上的一些宣传的时候,其实这些产品都会是我们在拓展文物销售很重要的一个前引。
第九,多元化投融资机制,这也是目前在做文博开发的时候大家认为有难度的地方,钱从哪来、谁给钱做这样的文创开发。虽然提多投资多元主体,用好文创板等等,真的到应用的时候若干年的国有事业单位体制、公益事业单位体制和真正对接市场时候的确还会有很多问题,所以如何与第三方机构合作,或者如何来跨界、跨行业、跨平台来实现这样一个创新,我觉得也是我们继续在做文博文创开发很重要的方向。
所以,总的来说做文博文创就意味着你要抛弃传统地守着国家给你的馆藏资源,躲在馆里面等着人来看,要自己走出去,让大家来了解,可能从理念上、模式上、制度上、技术上都要有所创新。
在此过程中还有一些问题要注意,比如说文化安全的问题,这块主要是涉及到在做文创产品开发的时候要对文化资源的内容进行很深入地了解。这个举例子就涉及到一些具体单位了,这个就简单过一下。
建立综合协调机制,我们来做文博文创开发是作为一个单位的任务来进行的时候,那就要有任务、有目标、有检查、有考核,当然更重要的是要有激励。
关注文化消费动态,关注市场、了解市场上对于文创的需求、对于文创产品新的消费的特点,然后有的放矢地去进行文创、文博的一些开发与应用。因为我们做文创最主要的还是希望通过文创产品的形式能够把产品带回家,尤其是一直在说得见人见物见生活,把博物馆带回家,这样才能实现做文创的目标。当然通过文创形成了文化文物单位、文博机构一些更好的盈利空间的话,当然这就更好了,就是既叫好又叫座又叫卖等等,这样就是文博文创开发最好的一个经济了。
今天主要跟大家分享这些,有些问题还可以继续来探讨,谢谢大家。
直播回看方式
长按识别上方二维码
回复【文创】
即可回看本次精彩直播
欢迎关注周泰,欢迎点“赞”和“在看”